聚精會神工作的張山
機修分廠四級車工張山平時喜歡看金庸武俠,“飛雪連天射白鹿,笑書神俠倚碧鴛”早已翻來翻去看了很多遍,家里除了成箱成箱的機械加工類專業書籍,還保存著各種版本的金庸武俠合訂本小說。對比不怎么愛說話的自己和書中瀟灑豪放的俠客,他在心中給自己永遠保留了一片江湖。? ? ??
車工是一門“功夫”
電子專業畢業的張山,從實習第一天開始,就一眼被機械加工的神奇深深迷住了。看著車間里老師傅們聚精會神操作車床,固定在卡盤上的毛坯件不停旋轉,火花四濺、碎屑飛舞,不一會兒就變成精密的金屬工件。驚奇之余,張山很快就決定了自己今后的職業方向——專心致志做一名車工。
從此,他一邊購買《機械切削手冊》、《車工》、《銑工》等專業類書籍,從理論開始自學;一邊跟著車間里老師傅們慢慢鉆研技術要領,一天到晚,心里想的、手里比劃的全是加工面和各種模數、尺寸。“俗話說‘緊車工慢鉗工’。車工是個緊活兒,特別是加工高精度工件時,要求精神高度集中,從操作機器開始,就得將各種參數和標準牢牢記在心里,并不停調整設備和工件狀態,直到完全符合圖紙要求的各項標準。有時候,幾個刀的差別,就會導致工件報廢。”在張山看來,上了車床,就像是武俠小說中俠客們拔劍出鞘對決勝負,用心要穩,出招要準,料敵在先,見招拆招,方能克敵制勝。
這樣的“修煉”一晃就是多年。
從獨門絕技到樣樣精通
2005年,張山進入西保集團機修分廠工作。這時他已經是擁有7年機械加工工齡的專職技工了。
西保為張山打開了職業生涯的另一扇大門,李根生、李寶來、楊新年……老師傅們長期錘煉的精湛技藝給了張山更廣闊的學習空間。同時,出于工作需要,除車工外,鉗工、焊工等項工種都成了他的必修課。這樣博采眾長、兼收并蓄幾年后,到了2008年,張山已經能夠勝任機修分廠機械加工“車、鉆、刨、銑”和鉗工維修、氣焊切割的全部工序。用他自己的話來講,就像是突然達到了一個融會貫通的境界,分廠所有的車床設備運用起來都能得心應手。第二年,張山順利獲得了車工四級中級職稱。此后,分廠很多自制設備的工件和配件都是由他一手加工完成的。由于積累了大量的實操經驗,能夠很好解決機加過程中的各種疑難雜癥,同事們遇到技術難題也都很愿意與張山共同交流探討。慢慢地,1979年出生的張山也就變成了分廠年輕員工眼中的“山哥”。
2005年以來,在集團公司工會歷年組織的生產崗位技能比武中,張山多次代表機修分廠參加圓車工技能比賽,并屢屢斬獲佳績,并先后被評為年度優秀員工、金星級員工等榮譽稱號。
在原車崗位手把手“傳幫帶”
學無止境,薪火相傳
多年的摸爬滾打,張山自己得出了一個機加工從業“公式”:理論學習+實踐驗證+不斷修正目標+保持信心+不懈堅持=成功。“無論從事什么職業,人都應該靜下心來多學些東西。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年輕多給自己充充電、加加油,再好的硬件也會慢慢生銹并荒廢掉。”張山時常這樣鞭策自己,并通過不斷總結和對比來精進自己的技術。
“我的本領很大一部分是從進入機修車間以后逐漸習得的,人一定要懂得感恩。”張山回憶起剛進入機修分廠的時候,由于人員少、任務重,車加工基本都是自己一個人完成。加上當時還在老廠區,車間的條件、設備還比較落后,給他的思想帶來了巨大壓力,偶爾灰心喪氣的時候就不免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。時任老廠長看出了他的心思端倪,跟當時的李保來師傅合計,用邊帶邊學的形式對他悉心開導和指導,逐漸打消了張山的種種顧慮,堅定了張山扎根西保的信念。這一扎根就是16個春秋。
2009年開始,已經晉升為班組長的張山也有了自己的“徒弟”。迄今為止,他已經成功帶出了兩批學徒,其中年齡最小的剛剛結對時只有20歲。如今,這些徒弟們要么轉崗到其他分廠技工崗位,要么留在機修分廠,逐漸成長為能夠獨立開展工作的技術骨干。這也是機修分廠常年緊抓隊伍建設所形成的人才儲備梯隊效應。
業余時間除了偶爾沉浸在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,釋放下自己的天馬行空般的向往之外,張山還擅長口琴、橫笛、洞簫等器樂。“兒子特別喜歡我吹奏的《一剪梅》,自己也跟著學了幾手器樂。而且他對機械加工有種天然的喜好,馬上就要讀高三了,我將來要繼續培養他從事技術工作!……”談到一對兒女,張山滔滔不絕打開了話匣子。?
(本文整理自機修分廠張山先進事跡報告,撰文:楊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