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西北望鄉何處是,東南見月幾回圓。”是白居易的名句,西北和東南,遙不可及,已經令人心生憂傷。再加上“見月”而“望鄉”,就令人不禁讀之感慨。?
隔千里兮共明月。古往今來,中秋的月輪是游子心中最浪漫、最柔軟的牽絆。無論身在何方,清冷而又溫潤的月光,始終照亮著我們的歸鄉的方向。
我們的中秋,從古至今流傳了很多美麗傳說。嫦娥奔月、吳剛伐桂、玉兔搗藥、玄宗游月……從小聽到大的諸如此類。這些傳說,為中秋添染了遙遠且神秘的色彩。然而中秋節對于平凡的你我而言,最重要的無非“團圓”二字。
明月何皎皎,照我羅床幃。
憂愁不能寐,攬衣起徘徊。
客行雖云樂,不如早旋歸。
出戶獨彷徨,愁思當告誰!
引領還入房,淚下沾裳衣。
……
白衣斯須作蒼狗。也許此刻你一抬頭,滿眼都是星空滿月,往日種種瞬間鋪滿心胸腦海。曾經稚嫩的臉龐、歡聲笑語的相聚、其樂融融的庭院,一切似乎近在眼前,卻又那么遙不可及。
團圓是口中咀嚼的思念,團圓是一家人圍坐閑話的平淡,團圓是人們互致問候的溫暖,團圓是一紙書信、一通電話或者一句平安。
今夜月明人盡望,不知秋思落誰家。“團圓”的另外一種意義是牽掛。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們遠在他鄉異國,心中的無限掛念只能寄托給一輪明月。正如同范仲淹所說,年年今夜,月如華練,長是人間千里。年年中秋卻年年如此,當代人又何嘗沒有這樣的煩惱?有的獨自一人在遙遠又陌生的城市工作養家;有的常年駐守邊疆,他們又何時才能回到親人身邊,共賞圓月?還有許多醫務人員、消防戰士,別人團圓賞月,他們卻恪守自己的崗位,隨時為了突發情況準備著。“露從今夜白,月是故鄉明。”當他們在深夜不停工作時,舉頭望向那皎潔的圓月,總有一份牽掛,如同一瀉千里的月光,慢慢堆疊。
幸運的是,中秋的月輪會把寄托與祝福送給每一個仰望她的人,思念與牽掛也就有了可以穿越地理時空的重量。愿未來的每一個月圓之夜,人們都能當面問候一聲節日快樂。也愿大家在這個闔家團圓的日子里,遙遙之愿誠與君年,國興家和月圓人安。